Q: 为什么我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,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?
A: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
有这样一则小故事: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。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,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,不小心都摔倒了。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,抱住孩子心疼地说:“乖乖,摔疼了吧?”孩子“哇”地一声大哭起来:“我好疼啊。”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,淡淡地说:“没关系,自己爬起来。”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,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。
这跟两位妈妈不同的表现有关。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,摔跤是很疼痛的,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,使孩子变得娇嫩,这是消极的暗示。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,摔跤没什么大不了,自己应该勇敢爬起来,这是积极的暗示。
Q: 孩子很爱和父母争辩,怎么办?
A: 为人父母的你是不是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?这可能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。德国心理学家安格利卡·法斯博士认为:隔代人之间的争辩,对于下一代来说,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。挑战父母,这将大大刺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,在争辩过程,孩子必须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,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欲望;孩子在与父母争辩后发现,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,无疑使孩子获得一种成就感,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。
心理学家经过科学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:在反抗期中,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,将来会比较自信,也富有创造力。
Q: 该不该给孩子过多的玩耍时间?
A: 美国儿科医学会告诉您:孩子健康成长真正需要的是更多更好的老式娱乐时间。许多研究都已经揭示,那些无组织的玩耍是有很多好处的。它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创造力,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,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,协调与他人的关系,适合学校的节奏。丰富有玩具,有组织的活动是有好处的,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孩子创造成功的需求。首要的是在娱乐时间方面要平衡。
Q: 我该选择不是自己专业的职业吗?
A: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,无论在哪个行业发展,只要能踏实工作,努力上进都能有所作为。一般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,有3个重要因素需要考虑:个人特点、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。
个人的性格特征如果与职位相适合,就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特长。心理学家霍兰德首先提出了职业性格的理论,该理论指出性格和职业相匹配,则个体在该岗位上工作的适应度最高,最容易做出成绩。看你写到已经完成过性格测试,不知道测试的结果如何。你可以将该测试结果作为职业发展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。
Q: 为什么孩子总爱插话?
A: 这是孩子自我中心化的说话方式,同时也是以此获得大人关注的方法。通常这些孩子都比较自我,希望得到社会(大人世界)的认同,并且有被关爱和关注的强烈需求。一旦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,常以插话来获得。面对这样的孩子,大人可以给其自我表达的机会,在他畅所欲言后,再提醒他应该给他人说话的机会。小学老师可能遇到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较大,不妨尝试这种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