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是折射的父母。父母是孩子问题的制造者,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******障碍。
每个人生下来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,受到影响******的也是家庭教育,言传身教言传身教,但是身教应该重于言传。
我们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家庭中,家人、长辈、亲人的为人处事方式、对待工作态度都会潜移默化的对我们形成直接影响。
因此,有好的家风都是对孩子成长非常有利的。
没有天生就能成功的父母,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,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。我们在羡慕别家的孩子不用管的时候,也应该想想他们是怎么教育出这样的孩子,以及他们教育出这样的孩子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。
曾经的全国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,为了学画画她付出了很多精力,到专业的学院进修、买书籍、参观画展、听讲座。
但是她没意识过养孩子也需要花时间。直到有一次空难,孩子身体严重残疾之后,她才开始学着做一个合格的母亲。
现在是信息化时代,对于人们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,岗位需要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才能上岗。但是做父母依然不需要培训,而且也没有考核。
但是做父母最需要学习,需要学习的并非是如何给孩子花钱,而是需要学习如何教育孩子。
曾经有节目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金安鹏的事。
他家庭条件非常不好,考上了好中学却没钱交学费。父亲认为继续学习没用,还不如早早出来打工。
但是妈妈却坚决反对,并将家里唯一一头驴卖了。这位父母虽然连小学都没上完,但是她不仅让孩子把四则运算做的滚瓜烂熟,而且绝不因家庭条件耽误孩子前进的步伐。
这不仅反映出了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高超,也反映了这位妈妈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。
很多父母会将孩子出现不好的习惯怪罪给学校、孩子甚至是老师身上。但是他们从来没反思过自己哪里不对。
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与父母有更多的冲突。孩子面临升学压力,父母面临生存压力和养育压力,这就需要加强沟通。优秀的父母会听懂孩子的真实意图,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,并给与一定的建议,注意一定是建议而不是命令。建议就是告诉孩子怎样做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,但是具体是否去做由孩子决定。
而很多父母却倒在了沟通最开始的阶段:倾听。
没有问题的孩子是不存在的,但没有问题的父母也是不存在的。有的时候孩子的问题和父母的问题都需要倾听,然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。
最后,品德很重要,而现在很多人却忽视了品德。父母们更愿意谈论如何提高孩子当前的分数,而不愿意去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梦想和爱好。而这些东西恰恰是需要父母潜移默化给孩子的东西,但很多父母并不愿意去教孩子认识这些东西。
最后,孩子们宁愿相信他们所看到的,也不愿意记住父母所说的。他们更愿意看到父母怎样做,而不是父母怎样说。因此,比起长篇大论一遍一遍的训话和苦口婆心的教导,不如直接让孩子看到作为成熟的大人是怎样的去解决这些问题的。